当前位置:首页 > 9 > 正文

噩耗!"一个时代的终结",中国金融学重要奠基人去世!曾任人大校长,著有这些经典教材

  • 9
  • 2023-02-18 20:00:47
  • 236
摘要: 今日,著名学者喻国明微博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科奠基人黄达于今日早上8点10分逝世。享年98岁。黄...

今日,著名学者喻国明微博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科奠基人黄达于今日早上8点10分逝世。享年98岁。黄达的逝世是中国金融学科一个时代的终结。不少人在微博上悼念黄达。

黄达2011年6月1日获得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他编写的金融学科教材《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已成为经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金融学子。

黄达逝世

喻国明在微博上表示,惊闻敬爱的黄达老师今天早上8:10仙逝,享年98岁,中国金融学科一个时代的终结。深切悼念黄达老校长!

他称:“记得1980年人大迎接校庆布置给我们这些在学的新闻专业的学生采访校内几位知名教授的任务,我的采访对象就是时任财政系主任的黄达教授。黄达老师听了我的来意,不厌其烦地仔细回答了我的一系列问题,当我提出希望他提供一两个研究细节的时候,他笑眯眯地说,有很多啊,讲个通俗一点的吧,我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注意到其中那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我年轻时觉得那官家给的‘半匹红绡一丈绫’能做什么呢?学了金融学再结合历史,就知道那其实不是做衣服原料,而是当时的一种通用的代币形式。我在后来写成的专访中特地使用了这个细节,发表在当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校报上。仅以此文悼念我们的老校长黄达先生。”

公开信息显示,黄达1925年2月22日出生,天津市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8年任首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于1946年就学于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不久转为该院研究生。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他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

从1983年起,黄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同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还曾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2011年6月1日,获得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2022年8月30日,人大新闻网发布了一则消息《张东刚书记看望黄达老校长》。消息称,8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看望黄达老校长,副校长朱信凯陪同看望。张东刚关切询问了黄达的身体和生活情况,高度赞扬黄达老校长作为老一辈教育家求真务实的治学风范、实事求是的精神风骨、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感谢他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消息表示,黄达格外关心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他深情回忆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执教、任职办学期间的动人往事,并向张东刚赠送《忆旧纪年》《黄达学术自传》《黄达传略》《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等个人著作。其中,《忆旧纪年》一书回溯了黄达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求学、探索社会、走上革命道路、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完整经历与心路历程,蕴藏着大量宝贵校史资料,充分展现了老一代人大学者深厚的人大情怀。黄达表示,衷心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取得更大进步,创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新的更大成绩。

编撰《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教材

黄达致力银行货币、金融学研究超过60年,对新中国金融学科的创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有人称他为:“中国货币理论研究及开拓者”、“中国金融学奠基人”,但自诩为“土法上马”、自学成才,从马克思主义转向货币金融研究的黄达更看重自己教书育人的成就,“要在中国的讲坛上,结合中国实际,面对中国学生,讲授先进的货币银行学”,是他最大的愿望。

与很多“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黄达自称“只留下四本教材”――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80年代中期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90年代的《货币银行学》、21世纪初的《金融学》。

黄达编写的第一本统编教材,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由于封面为蓝底色,学生都叫它“蓝皮书”,阐述了货币流通与信用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1981年,黄达编写了《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这本书也因封面底色而被称为“黄皮书”。书中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对计划经济中的货币、资金、财政、金融关系进行了阐述。

2004年,黄达主编的《金融学》出版,这是中国金融学科发展中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这本书是黄达花费数年心血研究界定的宽口径“金融”为范畴,与现代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同步,充分吸收国内外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立足中国实际搭建的金融学科基础理论框架。这个新的框架取西方金融与中国金融之精华,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于一体,以逻辑和历史的线索交织金融原理与实践发展,以现代货币创造机制联结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以原理阐释和问题讨论贯通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精巧地架构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学科理论殿堂,代表了同期中国金融学科基础理论教学的最高水平。

责编:李雪峰

校对:李凌锋

(责任编辑:贺

发表评论